6月25日,呼和浩特市房地產開發監督管理處發布文件,宣布取消限購,從而成為正式發文確認取消限購的國內第一城。不過,下午3時許,該文件又被撤回。分析稱,30個以上城市的限購將可能在年內取消。
文件“打(da)印錯(cuo)誤”需重新發
6月25日,市場傳出(chu)三線(xian)城市呼和浩(hao)特正式發文(wen)對居民購(gou)買(mai)商(shang)品住(zhu)(zhu)房(fang)(含二套(tao)住(zhu)(zhu)房(fang))在辦(ban)理(li)簽(qian)約、網簽(qian)、納稅、貸款以(yi)及權屬登記時(shi),不(bu)再(zai)對購(gou)房(fang)人的房(fang)屋(wu)套(tao)數進行查詢;且允許外來(lai)人口(kou)在市區購(gou)買(mai)成套(tao)商(shang)品住(zhu)(zhu)房(fang)(含二手住(zhu)(zhu)房(fang))等多項(xiang)明顯(xian)的放(fang)松(song)限購(gou)措施。
記者隨(sui)之在呼和浩特市(shi)房地(di)產開(kai)發監(jian)督管理處(chu)的官網上發現一則《關于切實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促進全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通知提出居民購買商品住房(含二套住房)在辦理簽約、網簽、納稅、貸款以及權屬登記時,不再要求提供住房套數查詢證明。產權登記部門在辦理相關業務時,不再對購房人的房屋套數進行查詢。并允許外來人口在市區購買成套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以及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調整為30%,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為50萬元等多個“救市”措施。
但是,該通知在下(xia)午(wu)3時許又離奇消失。“本次文件有打印錯誤,需要重新發布。”昨日,記者致電呼和浩特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相關人員對于此次“取消限購公布再撤回”事件如此解釋。
呼(hu)市去化時間或達37個月(yue)
易(yi)居房(fang)地產研究(jiu)院副院長楊紅旭表示,呼和浩特本來就沒必要限購。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3年年底,呼市的住宅去化周期高達37個月,排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之首。
而中原地產首席分(fen)析師張(zhang)大偉則直言,呼和浩特總人口300萬,其中城市人口僅200萬,可是目前住宅可售庫存高達12萬套,僅僅是可售房去化就起碼需要10年。而且最近幾年每年供應的住宅用地都數百萬平方米,未來潛在供應起碼還有10萬套以上。
“如果不再大規模(mo)救(jiu)市,呼(hu)和(he)浩特(te)年內房價將出現暴跌(die)。”張大偉表示,因為人口增加少,限購松動也用處有限。
業內:限(xian)購解除(chu)象征意義(yi)更(geng)大
據不完(wan)全統(tong)計,今年以來,已有杭州、無錫、天津、沈陽等至少16個城市采取或直接放松限購條件、或放寬落戶條件、或采取調整公積金貸款等方式促進樓市走量。“接下去,一個接一個城市,將爆出取消限購的消息。”楊紅旭預測稱。
“限購政(zheng)策可能(neng)會在(zai)除(chu)一線城市和超1000萬人口城市依然存在外,其他城市都有可能逐漸被取消:預計30個以上城市的限購將可能在年內取消。”張大偉表示。
不(bu)過(guo),其認為,限購從(cong)2011年執行來,其實效果已(yi)經遞減(jian),“從很多城市看,限購年限都是一年,其實購房想符合條件非常容易。限購在影響市場的因素中,比例已經不足一成,因此限購解除象征意義更大,但2014年的市場根本還是看信貸。”張大偉表示。 (據《廣州日報》)